技术学习和技术支持的学习:补20120525北京记
接着上篇日志的内容,完成一些文字。
在北师的演播楼里,焦老师又一次关于工具的讲座!标题是《教育技术研究者的五大金刚》!乍一眼看去,这绝对是一个介绍5大教育技术学者的报告……但恰不是这样,不是五个人,而是5个做研究有用的科研工具类型(或许这个五仅仅是个泛指,因为,在报告中已不止5类了,那么多~)。
老焦延续一贯的可爱风格,灵活又机智地驾驭着他的课堂。在短短的2个小时时间里,他陆续抛出了ResearchID,ResearchGate,等工具,介绍着这些工具能做什么;讲的人津津有味,听的人也忙于记录。我的笔记本上也满满地记着这些工具,以备以后工作之需。还是要感谢焦老师在这个领域里的辛勤工作,让我们受益匪浅。
工具有了,技术有了,问题是,学习呢?这是我这篇日记想写的一个主题思想。
就像一个老的命题一样,有了谷歌,就会学习了么?我在课堂上跟学生讨论这个问题,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是否定的,掌握技术,或者说用技术学习与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命题。不管是zite还是digital social research,它充当的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工具,但在工具的支持下,学习者的行为如何,学习者的收获如何,可能更应该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
我把前一个层次的与技术相关的学习成为技术学习。这也是我们接触技术的第一个层次,是以后利用技术解决问题必须的前提和基? T谡飧鼋嵌壬峡矗罢咄萍鍪裁囱墓ぞ呤切枰恍┭д呦稚硭捣ǎ⒏鲋敢摹=估鲜芎玫牡5绷苏飧鼋巧=栌媒估鲜ψ约旱摹吧缸印崩砺郏拖窀錾缸右谎诖罅坑肯值男录际酢⑿鹿ぞ咧校辛艘淮紊秆。涯切┯杏玫摹⒂屑壑档亩魍扑偷轿颐敲媲啊?
我把后一个层次的与技术相关的学习成为技术支持的学习。这个是我更为关注的一个维度,或许是处于这样的一个事实层面的现象:从2004年以来,教育领域里涌现了太多的技术了,博客、魔灯……好看簿,一直到今天的数字故事。每个技术到来的时候,我们都对它基于厚望,觉得它可以承担一次变革的职能,但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周期后,这种声势浩大的现象就满满销声匿迹了,成了逐渐被遗忘的角色。有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博客,04年的博客年让无数人为之倾倒,在学校教育中,大量的老师写博客,大量的老师把博客用到教学里,但是这个热潮没有持续多少时间,甚至没有一个成型的如何用博客进行教学辅助的基本流程或建议。这个问题似乎在很多技术上都存在。
第二个是现在非常火热的“数字故事”!我的一个学生今年的毕业论文自主选题就是数字故事。在辅导她论文的过程中,我好像又产生了这种想法,这种大张旗鼓而来的技术,究竟它的本质是什么?它有没有在教育系统中独立存在或彼此相容的技术特性?它能解决什么问题?它该怎么用……我希望在做“技术支持”的过程中能给我这样一些建议。
所以,“技术支持的学习”一定要找到技术和学习之间的切合点,而不是梅耶所描述的那种“以技术为中心”的设计或使用方式。如果技术是现成的,可以通过“技术学习”的过程完成,那么“技术支持的学习”必然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一个从学习到技术的思维方式。或者说,回到一个老话题上,如何在技术和学习之间建立一种“整合/融合”的思路?“切合点--应用案例--应用方式--应用评价”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吗?
所以,当焦老师说到他的研究生在做视频公开课中的使用者学习行为时,我会更感兴趣,可惜他没说几句~但这给我提了个醒,在当我们把一系列技术推送给一线教师时,我们起码应该告诉他们,这个技术有什么好,可以解决什么问题,然后给老师一个可以去模仿的案例或者是应用情境的模拟,当做完这些了,我们才可能去期盼教师会实践。否则,就像我们的骨干班授课,就像这样的讲座,学习者收获的就仅仅是一堆工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