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93068
- 帖子
- 2
- 精华
- 0
- 威望
- 10
- 金钱
- 22
- 在线时间
- 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6-5-14
|
1#
发表于 2016-6-4 01:12
| 只看该作者
装傻充苶搅混水
京城文化,总有一种搅浑水的味道。这可能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在的原因。作为都城,北京的历史是由元朝开始,随后是明朝和清朝,主要是由非正统文化的族群统治。新中国建国后,入住京城占据各个职能部门的人大多数是扛过杆子的,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官宦士绅出身,凡此种种都是对中华文化或儒学礼仪不太懂的人占据要位。求学入仕是为了功名,这些人已然功名在身,用不着再去学什么。可毕竟都知道文雅知礼是一种有面子的做派;若是照搬照学吧,有碍身价,不学不模仿,自然是不入道,所以干脆就搅浑水,几百年搅下来,也成了一种文化,这就是京城的痞子文化。痞子文化也分好几种,有地道的京郊痞,臭贫烂逗,诙谐有趣;有老城的胡同痞,罗嗦多礼,亲切温暖;有军政大院的痞,目空一切,满嘴脏话;有学院派的痞,不修边幅,不追时髦,孤傲自赏;总之所有的痞,都是贬低自己,挤兑别人,嘲弄正统,拿荣耀的事开涮。
记得有一次在通州坐公交,车上两位老乡聊天儿,一位说;“今天办了点儿正事,心儿里挺美。”另一位接话茬儿;“嘿,,瞧你丫那德行,上下两个口儿,中间儿一根管子,除了能造大粪,臭满街,还有什么可美的。”(挤兑别人,自己乐)
有位同学,地道的老北京人,有一次到他家去玩儿。他母亲在家,看到桌子上摆着炸好的茄盒儿。就说;“阿姨的手艺不错啊,这么早就做好饭了。”她母亲回道;“啊,这个,这个母们今儿不吃,明儿吃,是和街比儿他菜大妈学的,说是炸好了晾一晾再入锅好吃。明儿他大舅来,现做怕来不及,今儿先炸出来晾着。待会儿给你们做炸酱面,知道你来,面都和好了,醒着呢。待会儿你和XX去把酱买了,现吃现买的酱炸出来好吃。菜码儿都齐了,有黄瓜、豆芽儿,青蒜……(热情罗嗦)
有一次大院儿放露天电影,黑压压站了一片人,后面都是自行车,我的车也在里面。有一帮外院的痞子,站在后面不看电影,抽着烟,骂着街,还把烟往一个女孩儿的脸上吐。那时年轻好管闲事儿,以为女孩儿是院里的。就过去白癜风好治疗么和女孩说;还不到前面去看。没想到女孩儿喜欢有人挑逗的感觉。随口回道;这是院儿里,没事儿。当时感到那叫一个憋。回身就想走,可是那帮痞子已经围了上来。“,哪儿他妈来这么一个和尚”,“插了丫的”,看到他们手里有家伙,动手肯定吃亏。转身进到人群,挤出去找值班室的当兵的了。值班班长带着几个兵,人人手里一根棍子,来到现场,人早就没影了,自行车倒了一大片。找到自己的车,气门嘴儿被拔了,再看别的车,有的座子被划了,有的轮胎被扎了,有的铃盖儿被拧了。(无法无天,什么地方都敢作案)
听北大一位知名女教授的讲座,蓝布旧上衣,四个兜儿的男装,黑裤黑鞋,怎么看也不协调,怪怪的。坐在讲台后,开口先说;“我是学文的,你们是读理的,对理科我是一窍儿不通。家里的电视,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怎样调台,所以家里没人的时候,我是不看电视的。”一通儿开场白,代表了北大人的最高境界。(我行我素,绝不追时髦,文理水火不容)
随便举几个例子,都是拿不上台面的东西,这些东西汇在一处,形成了京城特有的痞子文化。
一次和朋友到北辰一家餐馆吃饭,服务员热心推荐一些名菜特菜。朋友翻翻菜谱,有些不爱听,就对服务员说;“我们就找最便宜的菜,太贵的吃不起。”说的小服务员一愣。朋友还觉着不够;“您这儿开水免费吧,先给我们来两杯白开水”。
京痞文化,痞得没有脸面,装傻充苶,搅混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要是全国人民都这样痞,不知政府,商家会愁成什么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