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蓝色大海的日志

蓝色大海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
  •   我不是种菜,我是过瘾   2016年语文高考阅读题的阅读材料有一篇小说《锄》。主人公六安爷是一个老农民,村里的一块河滩地被焦化厂给征用了,种在地理的庄稼已经没有收割的希望了,但是六安爷每天还是坚持到田里去锄地,有人问他明知不可收割了为什么还去锄地,他回答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看到这句话,我心便有“戚戚焉”
    403 次阅读|没有评论
  •   用阅读迎候黎明   黑暗控制着我的肉体和我的整个世界,意识只一萤火,或者远处夜空里模糊的一盏星,恍然惶然,不甚清晰,类于童年的那些遥远的记忆。那照亮黑暗的光明,我知道,它不是来自东方,而是从声音开始。   夜醉晨早醒,既然不能沉睡,索性起来,而朦胧间听到天亮也是光到来的声音,是楼宇一侧的机车声,从远远的地方,仿佛极
    443 次阅读|没有评论
  •   致逝去的六月   时间的尘埃,掩埋了过去的种种往事,墙上的日历一页页撕去,你同它们一起悄然离去,不声不响,就这样将我甩在身后。   对你,我并不陌生,因为每年的365天里,必然有30天非你莫属,以往的你,总会不经意间给我带来放假的喜悦,但今年的你,依然用着不经意的方式,而带给我的,却是离别的伤感与愁绪。   虽如此,但
    404 次阅读|没有评论
  •   好友的空间挂满了婚纱照,评论是多姿多彩的恭喜,令我惊讶的是新郎官不是当初她哭哭啼啼非他不嫁的那位。她说,兜了一大圈,最终还是发现是适合自己的另有其人。原来不到最后一刻,没有人可以肯定最终会嫁给谁。   友人的那句"你最想娶了谁"让我错愕了,大概"最想",往往跟现实有一定的距离。不到最后一刻
    449 次阅读|没有评论
  •   我的魂魄渐渐离开躯体,飘起来了。我看到我的肉身仍蹲在小树旁。   "咣咣咣咕....咣咣咣咕...."   我听到了鸟叫。这是什么鸟儿,下雨天怎么还叫,夜里怎么还叫?   "咣咣咣咕....咣咣咣咕...."   我的魂魄腾空飞起,幻化成那只鸟儿,疾速地掠过黑魆魆的树木,飞过黑压压的麦田,冲向黑漆
    320 次阅读|没有评论
  •   向水而思   始终遗憾自己这么晚才来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之前一直不屑地在想象这个“苦”字。对其描述的外出二十年浪子的经历,也只是用自己简单到近似学龄前儿童的思维勾勒了一下戈壁黄沙、大雨滂沱中的跋涉画面,然后淡然一笑。   再读《远方的海》,开始变得神情严肃且庄重起来,并把自己留在了那个西太平洋
    316 次阅读|没有评论
  •   说到梦,其实我可以坦率地告诉你它很单纯,也很透明,但它足够大如天际天蓝、如蔚蓝的海洋或者干脆说是一片沉静的瓦尔登湖。生命在这里伫足辽望,足以使人心旷神怡,尤其是到了那泾渭分明的金秋时节,那梦蓝得像雾像雨又像风!老实说,我喜欢这种被蓝色包围的意静和况味,因为生命或者岁月有了这样的底蕴做基调,自然托起生命凌空的翅膀,心
    353 次阅读|没有评论
  •   期盼着有一天能够象师兄师姐那样,   穿着学士服在校道上留下青春的印记,   期盼着有一天能象师兄师姐那样穿着职业的套装   到各个招聘会去应聘。   期盼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当上生活的主角,   但这一天其实已经悄悄的来到了,   当我们对着摄象机的镜头留下了我们在图书馆门前的一张合影,
    138 次阅读|没有评论
  •   评论是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分析,没有太多的思绪,只有一块,一块儿,却又化学成万千沉重的一种品质------悲悯。那是钻石的光芒,是不再遥远的那颗星辰,是照亮了沉沉黑暗的那束光明。不用提这是谁的评述,我们的阅读中,总有这样的一些观念,在我们人生的某一刻,机缘邂逅,总归要照亮我们的某一段黑暗和黑暗,那些心灵和情怀早已等待。
    447 次阅读|没有评论
  •   雨后初晴,落一地的芬芳,洗涤了记忆。   纠扯不清的是,叫不出名字的情绪,恣意萌发。   感性的我,总是喜欢在这种感性的情境下,变得文艺。   我爱称之为只是因为还没长大,或许是自己不想长大吧,我总是喜欢贪溺在这种情绪中,愈发恬静。   我曾经坦诚自己是一个贪溺感情的人,或许与其说贪溺感情,不如说缺失安
    140 次阅读|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