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了解第三方收款商业模式

已有 74 次阅读  2019-01-01 18:24

  收款巨头们躺着赚取备付金利息收入的好日子已终结。18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4月末,收款机构交存客户备付金近5000亿元,环比增幅为58%.这是自2016年以来,监管部门整肃第三方收款市场的一个进展,而一个多月后,存在已久的收款机构与直连模式也将瓦解。断直连,对交规模已超过百万亿元的收款市场影响深远,第三方收款行业也将因此而商业模式重构。

  1直连模式遭瓦解。

  断直连是整肃第三方收款市场的核心。

  2017年发文要求,第三方收款机构必须断开与直连,接入合法(网联或),时间大限是在今年6月底,即业内通称的630断直连.

  过去,收钱吧移动收款机构普遍绕开直接与接入,实现资金跨行。这么做的好处在于,费率可与谈判,从而节约通道费用。同时,资金流和信息量也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比较自由,并由此衍生出许多金融服务。

  断开直连,将改变收款流程,原有的直连通道作废。未来所有收款机构和一家机构实行N对1对接,费率定价没了谈判空间。而费率直接影响收款机构成本,进而影响其利润。

  业内人士称,仅此一点,就动到了收款业现行生存的根本。但对监管部门来说,在收款机构与之间硬性增加一道环节,可以一举掌握收款机构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进而帮助整顿收款市场各种乱象。

  收款业利薄,主要依赖规模。一名收款机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收款机构与直连,接口没有标准,收钱吧移动收款机构可以自由转接给其他无牌机构,以做大业务量,但也因此产生卷款跑路等风险事件。这正是监管一段时间以来严厉打击的二清问题。

  观数据显示,2017年第三方移动收款市场交规模为109万亿元,其中,收款和财付通市场份额合计超过90%.显然,这两大巨头是断直连大戏的主角。今年4月,财付通与达成条码收款合作。收款方面则在半月内先后传出与网联达成合作的消息,但前者很快否认市场传闻,而后者在发公告后又删除,再补充公告表示仍在个别细节谈判中。

  此前,一些业内排名靠前的收款机构纷纷公告,与或者网联达成战略合作,接入了相应的网络体系。

  不过,一名熟悉收款业的高管向记者称,整个行业断直连进展实际远低于预期。他说,这些收款业务处在实际运行之中,业务费率都是基于直连谈妥的。为保证存量平稳切换,避免客群波动,收款机构需要大量运营投入,一些细节比如是否有其他补偿存量切换过渡期等等,这都需要相关各方协商解决。

  2备付金利息收入开始流失。

  监管部门的连环动作也是煞费苦心,其中一个关键动作也是最先推行的措施就是集中交存客户备付金。

  2017年发文,要求收款机构将客户备付金按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且暂不计利息,此后交存比例逐步提高至今年4月末的50%左右。推算下来,4月末收款机构手里的客户备付金规模合计约为1万亿元。

  所谓客户备付金,是指收款机构为办理客户委托的收款业务而实际收到的预收待付货币资金。资金从C端用户到商户,有代扣等多个环节,资金会留存在收款机构开设在的备付金账户,中间有一个时间差。

  这对收款机构而言,手握大量备付金,不仅可作为与谈判费率的筹码,利息也着实诱人.

  如汇付天下收款公司,其招股书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该公司备付金利息收入分别为2610万元3830万元和6160万元。

  上述收款机构人士说,收款和财付通两大巨头手握备付金量最大,利息收入应该非常可观。

  按照两个巨头市场份额粗略估算,4月末两家客户备付金分别约为4900亿元4000亿元。

  某大行计财部人士对记者表示,该等量级的备付金利率,一般给到协定存款利率1.15%的1.4倍,实际接近2%.

  若不交存,按上述1.61%利率来算,这些备付金一年产生的利息收入分别约为78亿元64亿元。

  该人士还透露,其所在行每年收款给收款巨头的备付金利息高达上百亿元。

  如今交存比例已提高至50%左右,这意味着收款机构一半备付金利息收入已流失。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告诉记者,这部分利息收入没了,未来收款机构的收入结构将改变。

  而对于客户备付金管理还将进一步升级。据悉,正在研究收款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存管账户试点开办资金结算业务等。

  3多元化增值服务拓展空间。

  收款业主业比较单一,利润示,短期内格局不会有太大变化,一些小机构在获得同等议价权后,在细分领域若找到场景,也会拥有市场空间。我是在收钱吧他们官网上申请开通的,移动收款很方便。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