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12
- 帖子
- 1305
- 精华
- 31
- 威望
- 720
- 金钱
- 8651
- 来自
- 自来也
- 在线时间
- 88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4-9
|
1#
发表于 2009-7-13 14:39
| 只看该作者
卖地困局暴露土地财政风险
近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根据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公开资料统计,截至3月18日,北京今年总共通过招拍挂的方式成交土地39宗,交易金额约17.7亿元。而去年1至2月份,上述数据分别为38宗和约254亿元。从254亿元下降到不足18亿元,北京前2月卖地同比收入锐减九成多。
但土地成交锐减并不是今年年初才出现的情况,也不是北京一地的情况。国内其他大中城市也基本如此,而收入减少造成财政困难的情况更显严重。
土地成交剧减的表面原因,当然可以看做是宏观经济形势扑朔迷离、地产市场难以预测所造成。地产市场已开发的项目销售不畅,地产企业还要消化大量以前追高囤积的存量土地,投资买地谨慎和没钱买地的现象共存。但这只是一个事实的描述,却不是结构性的分析。
先看北京的情况。2008年北京通过招拍挂方式获得土地出让价款约503亿元,其中不包括通过协议出让方式获得的土地收入。同年北京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837.3亿元,据此计算,当年北京卖地收入超过财政收入的27%。
从全国范围看,去年全国财政收入6万亿元左右。而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2008年全年土地出让总收入9600多亿元,占据全国财政收入的15%。2007年全年土地出让总收入为1.2万亿元,占当年全国财政收入5万多亿元的25%。从25%降到15%,这看上去结构趋向合理,但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收入,这个10%的锐减,换到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上去考量,就不是10%的减少,而是地方收入的一条“腿”没有了。
当下卖地困难,客观上使得地方政府少卖地,虽然收入锐减,但倒逼地方政府调整思路,遏制了地方政府的卖地冲动。在此笔者希望各级地方政府对土地经营要有更长久的规划,不能简单地“以丰补歉”,在经济景气时就拼命多卖。
当此卖地困局之时,也需要深思,我国除了地方政府,没有其他机构有一级土地开发权。这个权利的使用,是否应该进行改革?垄断土地的高利润和土地卖不动的风险,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经济景气时就往往容易忽略了后者。
土地交易制度怎么改革?这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所以我只能说,“卖地财政”是到结束的时候了,而如何结束?还有待决策机构和各方人士的仔细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