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你不必说服海天酱油HR,但要让他们喜欢你

已有 179 次阅读  2019-01-24 17:59

  1、“人设”致胜

  有一段时间,公司搞大面试,由几个部门经理和HR一起面试,然后海天酱油HR得出了一个结论:

  比个人能力更能吸引面试官的,是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与个人风格——也可以叫“人设”。

  “人设”不明显的人在面试中常常会被忽视。有些面试者明明很优秀,但有些面试官总是举棋不定,不断挑刺:“虽然他的能力不错,但是他说话时眼神一直在游离,避免跟我们正面接触,说明他对自己所说的缺乏自信。”

  “人设”明显的人,一旦遇上“投缘”的面试官,就很占便宜。有些面试者明明有明显的弱点,可面试官就是念念不忘:“虽然没有完全达到要求,但我从他的态度中能感觉到他强烈的进取欲望(自我说服的逻辑)。”

  表面上看,这不合理、不科学,但它揭示了一个用人的道理:

  对于部门领导而言,能力考察固然重要,但与上司的性格匹配程度却更关键;对于HR而言,其考察的重点完全在于是否符合公司价值观。

  也就是说,一场面试,一小半在考察能力,一大半在“闻”人的“味道”。

  不过,虽然性格强的人,容易留下印象,但任何“人设”都有令人反感的成分,本身是双刃利剑,如果不能科学地运用,很可能留下来的只是“你的奇葩印象”,而不是你本人。

  人的性格确实是太复杂了。

  绝大部分面试经验都是把常见的面试问题和标准列出来,高级一点的给你一些面试思路,但这也只能让你避免犯“小白错误”而已。

  对于一些热门公司的职位,想要在跟你实力差不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你需要用科学的方法传递你的“人设”。

  2、为什么你喜欢这些电影角色?

  有一句吐槽星座的笑话:人相信星座,只不过是希望人类只有十二种类型那么简单。

  虽然是句笑话,但却是句大实话,人都有“类型化”思维的倾向,我们认识一个人,都会经历“类型化→个性化”的过程:

  初次见面,我们会根据其外貌言行,搜索大脑中的“性格库”,将其归为其中的一类——内向的、精明的、理性的、计划性强的,等等,这就是“类型化”,一次短短几十分钟的面试,刚好够把你“类型化”了。

  只有继续相处,我们才会仔细观察其言行,渐渐地找到与预设的类型不同之处,这就是“个性化”——所以人总是越相处越复杂,越难定义。

  人的性格千变万化,但“类型化”的性格却是有限的,而其中受欢迎的类型就更少了。

  如果你大学选修过文学创作理论、戏剧理论、编剧一类的学科,你一定知道有一个“人物原型”的理论,这个理论源自荣格心理学:“原型”体现了我们进化过程中一些基本的人类形象,是自己内心无意识的体现,能够唤起人类深层次的感情。

  举个例子,周星驰电影主角的身份有贵有贱有贫有富,但大多数都由两个“经典人物原型”以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一个是渴望成功但心地善良的小人物(《喜剧之王》《国产凌凌漆》《大内密探零零发》《鹿鼎记》),一个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小人物(《赌圣》《食神》《功夫》《大话西游》《武状元苏乞儿》《九品芝麻官》)。

  大家之所以喜欢周星驰电影,因为这两个人物原型在传统的戏剧、小说中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能够最大程度缩短观众的认知过程。

  在面试中,你通过“人生动机”获得面试官的理解和共鸣,“角色挑战”是面试官关心的问题,而你的能力是通过“性格弧线”来展示的,三者共同构成了一次真实可信、逻辑通畅的“自我展示”。

  一次成功的面试,绝不是要让你去说服面试官,而是让他们喜欢你。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