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高校艺术教育功能失调的成因研究

已有 118 次阅读  2019-02-25 23:09

【内容摘要】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功能失调的问题由来已久,但始终缺乏解决的办法。究其根本,因为功能失调问题错综复杂,并非艺术学理论能够解释,亟需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系统理论的研究方法已在许多社会实践领域得以验证,能够较全面地阐释高校艺术教育功能失调的成因。

【关键词】系统论高校艺术教育功能失调过程系统

高校艺术教育的功能失调,主要表现在需求与供给两端出现偏失的现象。从这一视角进行考察,我国的高校艺术教育有三方面问题值得深思:一是艺术人才供求结构失衡,表现为一些社会需求趋于饱和的专业艺术人才供应过剩,而一些社会急需的艺术人才供应不足。二是高校艺术教育中主体功能的失衡,表现为艺考中一些功利思想的繁衍,以及就业端艺术人才不愿到基层工作的状况。三是艺术院校与专业调配不当,表现为院校规模变大而质量下滑,及各类院校培养目标趋同,资源配置不当的状况。但仅凭艺术学的理论并不能解释高校艺术教育功能失调的成因,并寻求解决之道。因此,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成为当务之急,系统理论正是较为适合的选择之一。

一、系统理论及其启示

一般系统论把“系统”定义为:处于相互作用中的要素的复合体[1]。它既揭示了一般系统论的整体性、开放性、动态发展的核心思想,也阐明了要素对于系统产生、变化与发展的重要作用。系统理论在很多实践领域具有指导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明确提出:“系统分析是一个理智的工具,可以用来对现有教育体系进行全面的、批评性的研究,并且还有可能提出一些用科学计算得出来的新的教育模式。”[2]系统理论把所研究的对象看作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所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进而分析系统的要素、环境、结构等之间的关系。据此,我们可以把高校艺术教育功能的形成看作一个过程系统,即功能预期——功能实施——功能效果的动态形成系统。其中功能预期、功能实施、功能效果各自构成高校艺术教育功能系统的子系统。各子系统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在子系统、要素、环境的相互联系中,实现高校艺术教育的功能。其次,系统有序演化的动态发展规律与开放性的特征,保证维持高校艺术教育功能形成的各子系统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并在系统边界内形成良性的反馈回路,有助于发现高校艺术教育功能形成中的问题,实现高校艺术教育功能的优化。最后,系统理论强调高校艺术教育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合理的结构安排有助于高校艺术教育功能的实现,反之则导致功能的失调,这对于解决高校艺术教育功能失调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艺术教育功能形成过程中的博弈

博弈,是指在各个系统内部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各要素从各自的利益角度实施行动,并从中取得符合自身利益的相应结果的互动关系。在对高校艺术教育的功能预期中,个体、艺术学科、社会、政府多元共存,代表着不同需求主体的利益。市场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宗旨,既为政府带来财政上的收益,也对个体与艺术学科的需求产生一定诱惑。在博弈过程中,“趋利”影响着个体和院校的理性选择。一方面,它诱使学习者无视或忽略自身学习兴趣和天赋条件,盲目地选择学习艺术专业;另一方面,它诱使院校为了获得眼前利益,漠视自身办学条件等限制或在入学门槛上对那些不具备学习天赋和兴趣的学生做出让步。在功能实施阶段,围绕资源的调配与利用,政府与院校、院校与院校间也存在博弈。如行政管理机构的控制过度,就会使院校为各种监督、检查等行政事务所累,丧失功能实施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反之,无规划的院校自治也可能使个体、艺术学科发展需求,以及公共文化发展等利益被忽略或弱化。作为评价高校艺术教育功能效果的主体,社会中介机构或媒介与政府、院校、用人单位、公众之间也存在一些隐性的利益关系。公众想获得可靠的信息、院校想提高声誉、用人单位希望社会贡献得到广泛宣传都需通过社会中介机构和媒体的客观评价得以实现。反之,社会中介机构和媒体社会公信力的形成,也需要公众、院校、用人单位的证明与反馈。而社会中介机构及媒体的合法性必须得到政府机构的认证,诸多的依附关系使它们必然受政府的各种利益诉求的干扰。且政府的利益诉求包括公众、院校及用人单位等诸多要素的利益,要维持利益的均衡与共存也必然产生博弈。

三、高校艺术教育功能失调的成因

从系统理论的视角进行分析,在高校艺术教育功能形成的过程系统中,功能预期——功能实施——功能效果三个子系统均存在偏失现象,从而造成功能失调问题。

(一)功能预期导向的偏差

1.非理性的个体需求导向

艺术人才的个体需求是高校艺术教育功能实施不可缺少的内生动力,也是实际需求与潜在需求的有机结合。它虽不排斥个体为谋得自身利益的现实需求,却必须保证个体对利益的权衡是符合人的客观发展规律的理性选择,同时要符合高校艺术教育功能实施的标准与规律。“艺考热”现象之所以成为功能失调问题的表征,究其原因还是学习者的个体需求在失去理性的“利益”驱动下偏离了方向。学习者把艺考视为进入大学的“敲门砖”,片面追求狭隘的个人利益,偏离了学习艺术的本质。同时,盲目与无理性的个体需求使一些不具备资质的院校得以滥竽充数,或一些急功近利的名校难以培养出精英人才。而一些院校迎合不健康的艺考热市场,无节制的趋利与扩张也助长了无理性的个体需求。

2.无筹谋的市场需求导向

市场对专业艺术人才的需求是高校艺术教育功能实施重要的推动力量。市场需求的主体是文化创意企业、表演团体等经济实体。市场需求同样兼具实际需求与潜在需求的双重目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专业艺术人才的技能、素质、知识结构等要求也不尽相同。文化产业发展初期,消费者充满新鲜感,消费需求依然旺盛,对作品或产品质量要求不高,对高水平的艺术创意期望值也不高,使一般水平的专业艺术人才占据市场主流。随着文化产业不断升级,消费者欣赏水平、消费意识显著提高,对作品质量、服务层次、创意期望等有了更全面的需求,对高水平的专业艺术人才需求量就会大增。但我国多数文化企业暴露出产业升级困难、缺乏高水平创意人才储备,特别是影视、戏剧、音乐等艺术作品质量的良莠不齐、粗制滥造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文化企业或演出团体过于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高瞻远瞩的长期规划,尤其缺乏对文化企业或表演团体发展过程中,对专业艺术人才的技能类型、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等需求变化情况的前瞻与筹谋。

3.被忽视的政府需求导向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稳步上升,亟需大量的专业艺术人才来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但政府需求导向的形同虚设,由于我国政府并没有明确的委托高校艺术教育培养公共文化服务型艺术人才的意向,院校也很少为此投入更多的关注与资源,造成这类公共文化服务型艺术人才的相对匮缺乏,导致我国公共艺术文化服务的质量不高。

分享 举报